準備出門
昨晚發現可以用uberEats叫外賣,這樣早餐也可以吃得挺豐盛。不過看了一輪,又覺得好像沒啥好點的,大概是因為我們還是習慣吃便宜的三明治吧。於是最後還是全家一起走去全家解決,買了一大堆食物當早餐真是愉快。
為什麼一樣是三明治和飯糰,就是讓人覺得日本的比較好吃?莫非是外國的月亮特別圓的道理?不過也是有不怎樣的商品,像是罐裝的抹茶拿鐵這三天我買了兩次,兩罐都沒什麼茶味。不知道是運氣不好抽中籤王,還是抹茶拿鐵就是不容易做的好?不過實在是沒時間喝其它款,只好把疑惑留到下次解答了。
出門的時間比預期的晚一些。吃完早餐,幫孩子換衣服、換尿布,到了伏見稻荷大社時也差不多十點了。
伏見稻荷大社
從京都車站搭乘奈良線,五分鐘就能到稻荷車站。出站後跟著人群走,也是五分鐘左右就會看神社。
原本最期待的就是這個景點,只是遊客實在太多,又擠又熱,完全失去了欣賞或拍照的慾望。和老公討論了一下,我們決定走完千鳥居就結束今天的第一個行程,然後把觀望名單中的三十三間堂納入我們的下一站。
三十三間堂
其實我們對這個景點沒什麼概念,只是隱隱約約知道日本有一座全木製的寺廟,後來在找京都車站附近的旅館時,無意間在地圖上看到這裡。
評論不算特別多,但評價大致上都滿好的。而且從京阪本線的伏見稻荷站上車,只需要搭兩站,在七条站下車後走路不到十分鐘就能抵達三十三間堂。
可能是要買門票的關係,加上名氣沒其它地方響亮,這的遊客不多,甚至看起來大多是日本人。遇到幾組由老師帶領著的學生,但還是以年長的日本遊客居多。
也因為老人家多,他們看到甘寶開心地跑來跑去,特別向我們走來說甘寶很可愛,還特別拍了他。
門票一人600日幣
相較其它京都景點來說,三十三間堂顯得有些迷你,但我們剛從伏見稻荷大社離開,這裡反而讓人覺得寧靜舒服多了。
只是說來慚愧,對於無法欣賞藝術加上帶著孩子的人來說,這裡就一個漂亮的庭院,還有很多小石子可以讓小孩玩,因為人少也不用擔心小孩干擾到別人。
日正當頭真適合吃點清涼的,因此逛完三十三間堂後,我們先走路到附近的抹茶店吃冰。
茶匠清水一方園 本店
清水一芳園カフェ 京都本店
https://goo.gl/maps/apjCGUCBWV5dqCHG7
雖然是我說要吃抹茶的,我卻覺得味道不是那麼讓人驚艷。可能是台灣的冰吃慣了,喜歡加入各種重口味的配料。反而是老公很喜歡,甚至回家後還在回味這間的抹茶呢。
搭上計程車到三年坂後有些後悔,為什麼不在三十三間堂附近用餐就好?餐廳雖然不多,但評價都有四顆星,也不像三年坂那麼擁擠。像是七条站出來後有間賣鰻魚飯的餐廳,據說還是豐臣秀吉到訪過的。或是京都博物館內的前田咖啡,還可以坐在戶外露臺呢。
這是一篇吃的內容寫的比三十三間堂還多的遊記,顯示此人文化水準真是不高。
清水寺
早上七點起來活動到現在,不知道小孩累不累,但爸媽開始軟趴趴了。懶得走回七条站再坐車到清水寺,加上從車站到清水寺還要走一段路,所以吃完冰就在店門口叫了Uber到三年坂,下車再邊逛邊找午餐。
只是計程車剛停下,看到滿滿的人潮就讓人沒慾望下車。也因為人太多,大熱天的也實在不想跟大家擠,隨便找了旁邊的餐廳解決我們的午餐。
步出餐廳走上大斜坡就是清水寺。沿路上有許多賣點心和伴手禮的店家,而遊客都熱得吃著長竹籤插著的小黃瓜消暑。
說到清水寺我想到的都是從遠處拍的清水舞台。這次原本也想從那個位置看看清水寺,可是我不知道大家都在哪拍的,也不知道還要在這逛什麼,乾脆先找個地方坐下乘涼休息,順便搜尋下一個要去的景點。
只是坐了好一會兒,我才發現我們在人家的墓爬上爬下的…。難怪日本人都坐門的那一側,只有一組外國遊客和我們一樣坐另一個人的墓(其實是先注意到他們坐的地方看起來很像墓碑,轉頭才發現我們的也是)。
前一天雨後的京都微涼,但今天即使過了中午還是挺熱的,加上清水寺遊客又多,所以我們讓孩子下來稍微走走,便又把他揹起,繼續前往下一站。
二年坂
京都車站東側的幾個景點都相去不遠,而我們又沒什麼文化水準,以每一個點有拍到照片就好的方式跑大地,所以應該能以徒步的方式走完剩下的幾處。
既然還有些時間,去鴨川之前我們決定往北多繞一些,改由二年坂走到八坂神社,接著再走花見小路到祇園四条站兩側的鴨川休息。
可能因為二年坂的不是主要的景點,道路雖然小卻不像其它地方那般擁擠。可能是我們和別人反方向吧,我們輕鬆地往下走,但大部分的遊客則在努力地往上爬。
下午三點多太陽還高高掛,因為店家比鄰,走這條到八坂神社也不算太熱。不然背著十公斤重的小娃娃,上上下下地走個十多分鐘也是挺折騰。
我滿喜歡二年坂的氣氛,店鋪低矮卻各有特色,有賣吃的,也有賣可愛的用品。出發前做了功課,查到SOU SOU在京都有很多間店鋪,但沒看確切位置,只知道應該是花間小路那一塊。後來在二年坂的一個斜坡上看一間可愛的小店,原來是Itoken x Sou・Sou。可惜點心我實在沒手也沒力氣拿,只是繞一圈聞個香就繼續走了。
前面提到從清水寺到八坂神社有更快的路徑,但從二年坂走其實是老公的意思。這次老公突然很懂我的心,知道我想走在小巷弄之間,即使他沒有出國的經驗,更不知道京都是什麼地方,卻還是能帶著我們體驗這條可愛的道路。那天下午走的這段路立刻成為我對京都最喜歡的地點之一。
八坂神社
一開始選旅館時,我的首選區域其實是這裡。
因為怕兒子有什麼狀況,到時可能哪兒都去不了,若旅館旁邊就是公園,至少等他好一些時還有個鄰近的地方可以去。加上京都的主要景點都在車站東側,看Google map上的評論也覺得這裡好像很漂亮,因此以這區為中心搜尋旅館。
只是後來想到旅遊天數太短時間緊湊,若要逛街買東西,也只剩晚上孩子睡覺才能出門,再加上旁邊也有梅小路公園,這樣住京都車站附近會比較方便,就又改成找車站附近的旅館了。
某個層面來說選擇走到這,應該也是為了看看無緣的區域吧?只是因為太陽也快下山了,接下來還要跑鴨川和東寺,因此沒再往公園裡面走,拍拍神社又繼續往鴨川的方向前進。
鴨川
從八坂神社走到鴨川大概十分鐘。中間會經過祇園,只是若不是看到往花間小路的路牌和跑車,我可能不會注意到我正走在祇園這區。大概是京都的傳統建築保護得滿好的,已經看得非常習慣了。
到達鴨川已經四點多了,從橋上往下望去,那氣氛看起來很適合野餐。走下去前經過寬永堂便進去買了一些點心,還試吃了一小塊大納言清澄和清涼的麥茶。
隨意地在橋下找了一個位置,再把熟睡的兒子放下,只是一坐下就驚醒他了。看著因為太疲憊五官都鬆垮垮的孩子,卻還是能享受著輕撫著鴨川的微風真是太可愛了。
可惜我們沒辦法多坐一會兒,一來是還想去東寺看看,另外則是總有股尿騷味傳來,搞得我心慌慌,不知道是不是我們屁股底下曾有人在這撒尿?希望是靠近店家那側傳來的。
東寺
因為時間也有點晚了,加上走了一整天,我們決定還是搭計程車前往東寺。
傍晚這個時間還去東寺的原因很簡單,因為我在Google map上看到評論,有人提到晚上的東寺仍提供夜間參拜的服務。
但實際上我們到的時候兩側的大門都關閉了,不知道大家是在哪拍照的,有打光也有倒影。
雖然沒能走進去看,但倒是不後悔跑這一趟。因為傍晚的東寺有種寧靜安穩的氣氛。看著老公抱著兒子走在前面的背影,我覺得這一刻好幸福。
夜晚到來
因為住處就在東寺和京都車站的中間,揹著兒子輕鬆地漫步在巷弄間,十分鐘就走回住處。稍作整頓、休息,接著以昨天就決定好的巷口居酒屋當作我們在京都的最後一個晚餐。
說是巷子口,其實就是隔壁的隔壁間。是一間小小舊舊的居酒屋,除了吧檯的座位外,就只有兩張四人座的位子。老實說看到這種小店,都會期待和傳說中台南的巷子口小吃一樣好吃。所以我們昨天入住前看到這間店的時候真是喜出望外,覺得真是太幸運了,旁邊就有評價似乎不錯的居酒屋。
一開門看到座位滿小的,因此先問:「baby, ok?」。沒想到除了baby ok外,竟然還有兒童餐具,甚至附有英文菜單!
應該是因為我們住的這間民宿的關係吧,常常有其他國家遊客和我們一樣跑去拜訪。
第二個晚上,甘寶一樣不肯和我分開,因此又是一家三口一起擠進狹窄的浴室。但我們好像莫名其妙地,都滿喜歡這樣一起洗澡、泡澡的模式。
留言
張貼留言